西晋王朝由于“八王之乱”导致国力衰弱,从而的游牧民族开始入侵中原(也就是五胡乱华)。汉人只有被迫东迁至南方建立了东晋王朝。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门阀政治制度,出身决定了政治上的地位,上品无寒士就是当时的朝堂写照。宋武帝刘裕是寒门出身,祖上是汉高祖弟弟刘交的后代,不过在东晋已经没落了。
刘裕小时候家贫,不得已只有
卖草鞋和打猎为生,后期加入了北府军开始了精彩的一生。公元399年孙恩、卢循起义,刘裕当时担任参军,在侦察敌军时遇到了对方军队数千人,没想到刘裕越战越勇打退了敌军,这也得到了将军的赏识,从而的慢慢的在军队中建立了自己的威望,后期平定国内的
桓楚
、
西蜀
及卢循、
刘毅
、
司马休之
等割据,东晋王朝的疆域实现了全面的统一局面,对外消灭外消灭
南燕
、后秦等国,创立了
却月阵大败北魏的骑兵,成为了北魏最忌惮的对手,而且后期出兵北伐
光复
洛阳
、
长安
两都,成就了自己政治和军事上的威名,从而的成为了东晋王朝的权臣,朝政全部把控在手中。刘裕后期替代东晋王朝建国“宋”朝,疆土是南朝王朝中最大的,也被后人称为“南朝第一敌”。刘裕的武功和政治才能都非常的突出,为什么难以统一华夏了?
首先就是基本盘问题。要打天下需要自己的班底才行,刘邦的班底是沛县人员。刘秀的是南阳集团,曹操的是颍川集团他们都有自己的班底,刘裕基本盘太弱,因为自己是寒门,没有多少人拜入其门下,除了自己的本家几个兄弟和刘穆之几个心腹之外基本没有强大的班底,这也造成每次出征基本都是自己去攻打,不可以交给别人来领兵,打下了地盘后把国土交给儿子来镇守,“比如刘义真(10)岁守关中,这就导致了后期的长安失手的原因之一,还是因为基本盘太小,没有自己可靠的团队。
其次出身的问题,刘裕是寒门,在魏晋南北朝注重出身的社会,刘裕是被门阀权贵看不起的,虽然后期通过自己的奋斗统领朝政,但是东晋王朝的权贵们都瞧不起他的身份,只要刘裕出现出现问题,很可能就会抢班夺权,所以刘裕基本一生都在稳定自己的政权,每次出征的时候,都要多次注意内部的问题。
最后年龄的问题。刘裕从军的时候已经36岁了,后期通过一系列的战争确定了自己在东晋王朝的政治地位的时候,已经进入了54岁了,这在古代算是高龄了。后期数次北伐耗费了自己的精力和身体,虽然建立了自己的帝国,不过年龄太大,很难再有时间继续统一战争了。这也算是天命。
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